健康博客|中药独活的作用与功效_食用方法和禁忌……
123456789
中药独活的作用与功效包括祛风除湿,通痹止痛。用于风寒湿痹,腰膝疼痛,少阴伏风头痛,风寒挟湿头痛。本文还提供了中药独活的食用方法和禁忌。
本文目录
中药独活的作用与功效 功效主治 现代药理学作用 独活药性特点及其临床应用 独活的食用方法 独活茶 独活饮 独活人参酒 独活的副作用禁忌 含独活的中成药有哪些
中药独活的作用与功效
中药独活的作用与功效包括:
独活具有通痹止痛、祛风除湿的功效。
现代研究表明,独活具有益智、抗炎、抗肿瘤、抗衰老、杀虫的作用。
独活可以用于治疗风寒湿痹、头痛、牙痛、牙龈红肿、腰膝疼痛等。
目前,独活还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、强直性脊柱炎、膝关节骨性关节炎。
功效主治
主治风寒湿痹,腰膝酸痛,手脚挛痛,慢性气管炎,头痛,齿痛,少阴伏风头痛等症。
对腰痛及腰腿痛尤宜。现临床多用于风湿性关节炎、’肥大性脊柱炎、腰肌劳损、颈椎病、坐骨神经痛、慢性支气管炎。尚可用于治疗白癜风、银屑病等皮肤病。
现代药理学作用
①对心、血管系统的作用
独活粗制剂(品种未鉴定)予麻醉犬或猫静脉注射,有降压作用,但不持久。酊剂作用大于煎剂。切断迷走神经不影响其降压,注射阿托品后,降压作用受到部分或全部的抑制。对离体蛙心有抑制作用。煎剂在蛙腿灌注时,有收缩血管的作用。
②镇静、催眠、镇痛、抗炎作用
独活煎剂或流浸膏(品种未经鉴定)给大鼠或小鼠口服或腹腔注射,均可产生镇静乃至催眠作用,甚至可防止士的宁对蛙的惊厥作用,但不能使其免于死亡。用小鼠热板法证明,它有镇痛作用。独活寄生汤同样有镇静、催眠及镇痛作用,对大鼠甲醛性”关节炎”有抗炎作用。
③其他作用
独活能使离体蛙腹直肌发生收缩。煎剂(品种未鉴定)在试管内(1:100)对人型结核杆菌有某些抗菌作用。
软毛独活对人能引起日光性皮炎,是由于其中所含之补骨脂素衍化物,如佛手柑内酯、花椒毒素、欧芹属素乙等。而花椒毒酚、异虎耳草素、Angesin等则无”光敏”作用。
独活药性特点及其临床应用
独活药性辛散苦燥,微温能通,药力较羌活缓,作用偏里偏下,主散在里伏风及寒湿而通利关节止痛,尤善治少阴伏风头痛及下半身风寒湿痹,主用于风寒湿痹,要洗疼痛,少阴伏风头痛,风寒挟湿头痛。独活是治风湿痹痛之要药,凡风寒湿痹,无论新久,均可应用。
独活辛能发散,苦能燥湿,温能祛寒,主入足太阳膀胱经,能祛除肌表风寒湿邪,有解表之功,适用于外感风寒夹湿之表证,症见恶寒发热,头重身痛,或腰脊疼痛,难以转侧者。
此外独活止痛之功,亦可用于头风痛、牙痛等症。兼有祛风止痒之功,可用治皮肤瘙痒,内服或外洗皆可。
独活的食用方法
独活的食用方法包括:
独活茶
组成:独活15O克。
功用:祛风胜湿,散寒止痛,主治:①风寒感冒引起的头痛、恶寒、发热、身体疼痛、腰腿酸痛。②风寒湿三邪侵入致气血流行不畅而产生的腰、膝、足、胫筋骨疼痛。
做法:上药研粗末。每服取30克置保温瓶中,用沸水500毫升冲泡,盖闷15分钟后代茶饮用。1日内分数次饮完。每日1剂。
宜忌:阴虚血燥者慎服。
出处:《药茶治百病》
独活饮
功效:中风口噤不语,不知人,饮食不下。
处方:独活(去芦头)1两,葛根(锉)半两,甘草(炙)半两。
制法:上为粗末。
用法用量:每服4钱匕,以水1盏半,加生姜半分(切),煎取7分,去滓热服。口噤服药不下,斡口开灌之,日夜4-5服。
摘录:《圣济总录》卷六
独活人参酒
功效:祛风湿、益气血,主治产后中风.困乏多汗,体热头痛。
材料:独活45克,白藤皮15克,羌活30克,人参20克,白酒适量。
制法:将前4味共研粉末,和匀备用。
用法:用时每取药未10克.加水7份,白酒3份.煎至7份,去渣.待温,不拘时候,每次温服15~30毫升。
独活的副作用禁忌
独活过敏者,禁止使用。
阴虚血燥者,请谨慎服用独活。
如果您正在服用其他药物,请务必告知医生。
孕妇服用独活前,请务必咨询专业医生。
哺乳期女性服用独活前,请务必咨询专业医生。
传统医学认为独活没有毒性作用。但动物实验表明,长期或大量服用独活可能会导致中毒,出现烦躁不安、呼吸加快等症状,甚至会因呼吸衰竭而死亡。因此,如果需要长期服用独活,请咨询专业医生或在医生指导下服用。
含独活的中成药有哪些
独活寄生合剂:具有祛风除湿、养血舒筋、补益肝肾的作用,可用于治疗腰膝冷痛、屈伸不利等。
活血解痛膏:有活血止痛、祛风散寒的作用,可治疗风湿骨痛、扭挫伤等。
骨筋丸片:具有祛风止痛、活血化瘀、舒筋通络的功效,可用于治疗颈椎病、增生性关节炎、肥大性脊椎炎、大骨节病、跟骨刺等。
风湿药酒料:有散寒祛湿、舒筋活血的作用,可治疗周身疼痛、四肢麻木。
骨刺平片:具有通络止痛、补精壮髓、壮筋健骨的功效,可治疗胸椎炎、颈椎综合征、肥大性腰椎炎、四肢骨节增生等。
……
生活小常识|生活小窍门|健康小常识|生活小妙招小常识
本文标题:
文章链接:jiankangblog.com
文章来源:健康博客
友情链接:女娲导航 分享者社区 健康者社区 云书社区 今日健康 分享笔记 伏羲社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