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康博客|刺桐百科:用途、植物描述、分布和特性……
123456789
刺桐是刺桐属的一种植物。这种植物是一种攀缘草本植物,可长到6米长,有复叶和5-6厘米长的叶柄。它的小叶三个一组出现,长7-9厘米,宽5-8厘米。
刺桐(学名:Erythrina variegata、莿桐树)是豆科刺桐属的落叶性乔木。原产在热带亚洲及太平洋洲诸岛的珊瑚礁海岸。是日本冲绳县的县花,宫古岛市的市花。
本文目录
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科名 别名 原产地 用途和功效 植物描述 茎 叶 花 果实 特性 其它
中文名称
刺桐
英文名称
Variegated Coralnean,India Coral Tree ,Tiger’s Claw
科名
豆科(Fabaceae)
蝶形花科(Fabaceae)
刺桐属(Erythrina)
别名
刺桐(南方草木状),海桐(开宝本草),梯枯、鸡公树、大冇树
原产地
印度、马来西亚、波里尼西亚。
用途和功效
1.园景、行道树用:花美丽,可栽作观赏树木。普遍为各乡镇市公所及学校等栽植作为行道树、公园绿荫及校园绿树。
2.刺桐生长较迅速,可栽作胡椒的支柱。
3. 药用:性味:根皮:苦、辛、平,有毒。花:苦、涩、凉。叶:苦、平。效用:根皮:袪风除湿,舒筋通络,杀虫止痒。治风湿痹痛,肢节拘挛,跌打损伤,疥癣,湿疹。花:收敛止血。治外伤出血。叶:消积驱蛔。治小儿疳积,蛔虫病。树皮或根皮入药,称海桐皮,祛风湿,舒筋通络,治风湿麻木,腰腿筋骨疼痛,跌打损伤,对横纹肌有松弛作用,对中枢神经有镇静作用。但有积蓄作用,毒性主要表现为心肌及心脏传异系统的抑制。树皮含生物碱下箴刺桐碱( hypaphorine, C14H18O2N2) 、刺桐灵( erythraline, C18H19O3N) 、甜菜碱( beteine, C5H11O2N) 、胆碱( choline, C5H15O2N)。
植物描述 茎
老枝灰白,无刺;中枝、细枝有刺。高可达6~12 公尺。在树干及枝条上可到一些小刺。
叶
互生的三出复叶,青绿色,摸起来是光滑的纸质,刚长出来时被有许多黄褐色的茸毛。顶端的小叶呈阔菱形或近圆形,长宽均约有9~15公分,叶先端是锐尖形,叶基是圆形或截形;叶柄很长,约有8~12公分,小叶柄基部有蜜腺一对。
花
拟总状花序,顶生,可长达近20公分;花鲜红色,沿着花轴作倾斜状排列。花萼略肉质,花初期可将花整个包裹住,之后二裂张开伸出花瓣,多数时是不对称;花瓣5枚,几乎将整朵花包裹住的「旗瓣」特别发达,卵状长椭圆形而略反卷,而另外两对的「翼瓣」及「龙骨瓣」,呈长椭圆形,形小较不显眼;雄蕊10枚,花丝鲜红色;子房有短柄,柱头头状。花期 3~4月。
果实
果实为荚果,呈长条念珠状,有尾尖,两端略膨胀,约15~30公分长,刚结果时为暗褐色,成熟时则转为黑色。种子圆形,深红色。果期8月。
特性
落叶性的大乔木,树皮有凹凸纹路,枝干有刺,易落。三出复叶,顶小叶宽卵形,长宽各10~15公分,无毛,先端突尖,小叶柄基部具一对密槽,叶炳基部有腺体一对。总状花序,开花时几乎无叶片,花常密生。花萼钟形。花瓣蝶形,早落。两体雄蕊,9+1,或10枚雄蕊合生至花丝中途,花期4~5月。荚果念珠状,荚果膨大,长15~30公分。刺桐主要特征是刺黑色;花萼佛焰苞状,偏斜,分裂到基部,不为 2 唇形,龙骨瓣 2 片分离,龙骨瓣与翼瓣近等长;种子红色。花期 3~4月,果期8月。刺桐适宜温暖气候,喜阳光,不耐寒。多用扦插法繁殖。
其它
一般种植的刺桐种类还黄脉刺桐、刺桐、鸡冠刺桐、珊瑚刺桐、火炬刺桐、蝙蝠刺桐等。
……
生活小常识|生活小窍门|健康小常识|生活小妙招小常识
本文标题:
文章链接:jiankangblog.com
文章来源:健康博客
友情链接:女娲导航 分享者社区 健康者社区 云书社区 今日健康 分享笔记 伏羲社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