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康博客|血府逐瘀汤功效与详解……
123456789
血府逐瘀汤是一味中药制方,其主要功效为胸中血瘀、血行不畅所致之胸痛、头痛日久不愈、痛如针刺而有定处、或呃逆日久不止,或内热烦闷、心悸失眠、急躁善怒、入暮渐热、舌质黯红、舌边有瘀斑或舌面有瘀点、唇暗或两目暗黑、脉涩或弦紧。
血府逐瘀汤活血化瘀、行气止痛。接下来详细了解:
本文目录
制法用量 方义 9大功效 辨证要点 加减 注意禁忌 现代应用 附方
制法用量
当归9克 生地黄9克 桃仁12克 红花6克 枳壳6克 赤芍6克 柴胡3克 甘草3克 桔梗5克 川芎5克 牛膝9克
主要由牛膝、桔梗、桃仁、红花、当归、生地、川芎、赤芍、柴胡、枳壳、甘草组成。
君药——桃仁、红花。桃仁破血行滞而润燥,红花活血祛瘀以止痛。
臣药——赤芍、川芎和牛膝。赤芍、川芎助君药活血祛瘀;牛膝活血通经,祛瘀止痛,引血下行。
佐药——生地、当归、桔梗、枳壳和柴胡。生地、当归养血益阴,清热活血;桔梗、枳壳,一升一降,宽胸行气;柴胡疏肝解郁,升达清阳,与桔梗、枳壳同用,尤善理气行滞,使气行则血行。
使药——桔梗和甘草。桔梗并能载药上行,兼有使药之用;甘草调和诸药。
方义
本方原是治疗血瘀胸部,气机不畅,以致胸痛烦闷等的方剂。瘀血内阻胸中,故为胸痛烦闷,心悸失眠;瘀阻清阳不升,故上为头痛(无表邪、无里症,无气虚及痰饮等症);胃有瘀热上冲,或食道、会厌有血瘀阻滞,则为呃逆干呕或饮水即呃;气郁不舒,则急躁善怒,其面、唇、舌、脉的见症,皆为瘀滞之象。前人认为本症乃血瘀气郁,阳气不得宣发所致。故本方采用了升阳解郁,活血祛瘀之法以开胸止痛。全方是以桃红四物汤与四逆散(枳壳易枳实)合方,再加桔梗、牛膝而成。桃红四物汤活血祛瘀;四逆散疏肝解郁;加桔梗开胸膈之气,与枳壳、柴胡同用,尤善开胸散结;牛膝引瘀血下行,一升一降,促使气血更易于运行。本方不仅行血分之瘀滞,又能解气分之郁结,活血而不耗血,祛瘀又能生新。配合成方,不仅适用于血瘀所致的上述病症,并可作为通治一切气滞血瘀之方。
9大功效
1、头痛类疾患
如神经性头痛、高血压、脑动脉硬化性头痛、三叉神经痛、外伤性头痛、脑震荡后遗症头痛、偏头痛、癫痫、颅脑创伤等。头痛多呈慢性化、顽固化。
2、胸胁痛类疾患
如冠心病心绞痛、肺心病、胸膜炎、肋软骨炎、胸部外伤、肋间神经痛、矽肺等。胸胁苦满本是柴胡证,若疼痛不止而见舌质暗者,必用本方。
3、痉挛性疾患
如呃逆、神经性呕吐等。如果是顽固性呃逆,此方的效果更好。
4、消化系统疾患
如粘连性肠梗阻、慢性肝炎、肝硬化、脾肿大等。有报告以加减血府逐瘀丸治疗肝硬化腹水18例,病程2-15年。
5、妇产科疾患
如月经不调、痛经、盆腔炎、输卵管不通、不孕症、子宫外孕、闭经、更年期综合征、流产后腰痛出血、乳腺增生症等有瘀血指征者。辨证时除注意全身症状以外,月经方面的症状也不可忽视。如经期提前或推后、月经前乳房胀痛结块疼痛、腰酸重坠、月经色暗或血块等,可以帮助本方证的诊断。
6、心脑血管及周围血管疾患
如高血压、冠心病、心律不齐、心脏瓣膜病、动脉炎、静脉炎等。临床见面色暗、唇暗红、舌暗紫、脉弦涩、皮肤干燥等。
7、神经精神疾患
如顽固性失眠、神经症、夜游症、癫痫、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症。主诉症状大多重而复杂,病程亦较长,但患者的精神状态并不见得很差。血府逐瘀汤有较好的镇静、解痉等作用。
8、顽固性皮肤病
如慢性荨麻疹、湿疹、皮炎等见有紫斑、瘀斑、色素沉着、色素减退、疼痛、肥厚者。
9、眼科疾患
如眼底出血、视网膜静脉周围炎、视网膜静脉血栓形成等。
“柴胡体质”出现瘀血的频度是较高的,特别是那些顽固性的失眠、头痛、腹痛、发热等病症,常见血府逐瘀汤证。因此,在“柴胡体质”患者的慢性病调理中,要注意瘀血证的存在。一旦出现以上所说的瘀血证的话,可以选用血府逐瘀汤。
那么,此方到底是治疗什么病的呢?
这个方子的组成是:当归9克、生地9克、桃仁12克、红花9克、枳壳9克、赤芍9克、柴胡3克、甘草3克、桔梗4.5克、川芎4.5克、牛膝9克。
基本组成,是疏肝理气的四逆散,和活血养血的桃红四物汤组成的。他给加上了桔梗和牛膝,一升一降,调畅气机。
疏肝理气,和活血化瘀?
那么,到底这个方子是治疗什么病的呢?让我们从王清任的叙述和方子组方本身来寻找蛛丝马迹吧!在王清任叙述的症状里,首先有这么几条和情绪有关:
1、俗言肝气病:无故愛生气,是血府血瘀,不可以气治,此方应手效。”
王清任认为是瘀血引起了情绪不佳,其实,多数情况是情绪不佳,肝气不舒,肝气郁滞导致了瘀血,而两者又互为因果。
2、瞀闷:即小事不能开展,即是血瘀。三付可好。”
其实这也是一种情绪疾病,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愛生闷气。王清任叙述不清楚,其实是愛生闷气,导致了肝气郁滞,导致了瘀血。
3、急躁:平素和平,有病急躁,是血瘀。一、二付必好。”
这也是情绪病,王清任认为是有瘀血,情绪就会急躁,这也对,确实此类患者会胸闷气急,情绪也会受影响。但是,肝气不舒和有瘀血是互为因果的。
4、夜睡梦多:夜睡梦多,是血瘀。此方一、两付痊愈,外无良方。”
这种情况,肝气不舒者多。过去北京中医药大学赵绍琴老先生治疗肾病,多用活血凉血之法,但是诊断时会问患者:“晚上睡眠梦多吗?”患者回答梦多,赵老就会在方子里加上柴胡、黄芩、川楝子三味药来舒肝,赵老的经验是:肝气不舒者夜梦会比较多。
5、不眠:夜不能睡,用安神养血药治之不效者,此方若神。”
6、夜不安:夜不安者,将卧则起,坐未稳又欲睡,一夜无宁刻,重者满床乱滚,此血府血瘀。此方服十余付,可除根。”
我所见到的失眠,基本都是血虚和肝气不舒两大原因所导致,两者必居其一,所以王清任自己也说安神养血如果没有效果,就用此方。
7、干呕:无他症,惟干呕,血瘀之症。用此方化血,而呕立止。”
8、呃逆(俗名打咯忒):因血府血瘀,将通左气门、右气门归并心上一根气管,从外挤严,吸气不能下行,随上出,故呃气。若血瘀甚,气管闭塞,出入之气不通,闷绝而死。古人不知病源,以橘皮竹茹汤、承气汤、都气汤、丁香柿蒂汤,附子理中汤、生姜泻心汤、代赭旋覆汤、大小陷胸等汤治之,无一效者。相传咯忒伤寡,咯忒瘟病,必死。医家因古无良法,见此症则弃而不治。无论伤寒、瘟疫、杂症,一见呃逆,速用此方,无论轻重,一付即效。此余之心法也。”
干呕和呃逆,都是肝木横逆克脾土,胃气上逆导致,肝气不舒的一个重要症状,就是呕逆,其中包括胃返酸、呕吐、打呃、干呕等,王清任仅仅是列举了症状,未能与肝气不舒相联系。
9、心跳心忙:心跳心忙,用归脾安神等方不效,用此方百发百中。”
肝火炽盛之人,心脏亦受影响,以木生火故。所以肝气不舒的症状里面,有心烦、胸闷等症。结合临床来看,肝气不舒的患者会有心脏的种种问题。王清任自己也说,用安神等方法没有效果的,此方百发百中,这是排除法。
10、头痛:头痛有外感,必有发热,恶寒之表症,发散可愈;有积热,必舌干、口渴,用承气可愈;有气虚,必似痛不痛,用参耆可愈。查患头痛者,无表症,无里症,无气虚、痰饮等症,忽犯忽好,百方下放,用此方一剂而愈。”
辨证要点 胸痛或头痛如针刺 痛处不移 唇紫舌黯 脉弦涩 加减 血瘀经痛、经闭者:去桔梗加香附、泽兰、益母草。 心悸、失眠者:加茯神、五味子、酸枣仁。 舌紫、脉涩者:加丹参、三七。 胁下有肿块者:加郁金、丹参、青皮。 口干渴者:加天花粉、玄参。 发热者:加银花、连翘。 小便黄赤者:加黄连、茅根。 大便秘结者:加大黄、芒硝。 注意禁忌
无瘀血内阻诸痛证不宜使用。
孕妇禁用。
说到滥用血府逐瘀汤的副作用,最明显的就是其强大的活血和破血效果,以上这几位网友出现的药后情况,便是由此而引起。
由我个人的治疗经验来看,大部分使用此方的都是女性较多,尤其是上了点年纪的或者情绪比较压抑的,心肺区明显呼吸不畅的居多。而这种情况,大部分是由于本身血虚,而又心事比较复杂,影响了正常的气血运行,导致心肺区整体压力过大,而引起的类似瘀血的症状。
其他诸如肝肾虚弱,气血虚弱,脾胃消化不良,逆气上冲,等等,如果并非心胸瘀血而导致的,一般不能使用血府逐瘀汤。
这里有个误区,很多中药都有此情况,比如血府逐瘀汤,在最初服用的时候,一定会感觉到心肺区的舒畅感。而误以为方药对证无误,但长久下来,损肝伤血,而且还会有略微的气虚症状。而停药后,因为并没有治疗到根源的问题,原来的症状又慢慢的恢复了。
我帮助过的几个朋友,有过类似的经历,所以在这里提醒各位,切勿根据症状对号入座。脉证合参方可用药。
现代应用
本方抗凝血,扩张血管,改善血液循环,解痉,镇痛,镇静。用于心律不整、慢性冠状动脉疾病、高血压、高血脂症、心绞痛、动脉硬化、胃炎、肝硬化、慢性肝炎、三叉神经痛、头痛眩晕、偏头痛、脱发、精神分裂症、不孕症、闭经、月经过多症、癫痫、视网膜病变、静脉炎、行血障碍。
【案1】
黄某,女 ,52岁,2014年10月23日首诊。嗳气腹胀,食入胀加,口苦纳差,困倦乏力,夜寐多梦,时有自汗,大便干燥,夜尿频频,舌质暗红,苔薄白,脉弦细。五之气少阳相火主令,内有少阴伏火,枢机不调,予调少阳、少阴之枢。
处方:桃仁泥15克, 杜红花10克,全当归10克,干生地黄15克 ,大川芎10 克,赤芍药15克,玉桔梗10克,川牛膝15克,北柴胡10克,炒枳壳15克,炙甘草10克,14剂。
2014年11月6日,复诊:服上药后,腹胀消失,嗳气未作,纳谷增进,睡眠转佳,精神振,自汗得减少,夜尿减少,晨起偶有口苦。舌质暗红,苔薄白,脉弦细。效不更方,原方再进7剂。
2014年11月13日,三诊:服上方后,诸证悉愈,今拟冬膏调理。
【案2】
范某,男52岁,2014年10月16日首诊。半年前因惊吓后出现顽固性失眠,每夜口服安定片后,仅能睡2~3小时,乱梦纷纭,痛苦难忍,近半年体重下降约10公斤,外院相关检查未见明显异常。刻见夜不能寐,需口服安定辅助睡眠,四末发凉,精神紧张,时有口苦,盗汗,纳呆,二便尚调。舌淡衬紫,脉沉小弦。少阳枢机不调,则阳明不能阖,阳不入阴,故不寐,予转枢调阖为治,以观效否。
处方:桃仁泥15克,杜红花10克,全当归10克,干生地黄15克,大川芎10克,赤芍药15克,玉桔梗10克,川牛膝15克,北柴胡10克,炒枳壳15克,炙甘草10克,14剂。 2
2014年11月6日,复诊:服上方后,睡眠改善,已停安眠药,口苦,盗汗改善,四末凉亦好转,纳谷亦增加,因上周未能挂上号,未能按期复诊,停药后四末凉又反复。舌淡衬紫,脉沉小弦。枢机不调,阴阳气不相接,效不更方,继予调枢、转枢为治。
处方:桃仁泥15克,杜红花10克,干生地黄10克,西当归10克,炒赤芍12克,大川芎10克,北柴胡10克,玉桔梗8克,炒枳壳10克,炙甘草10克,川牛膝10克,14剂。
【按】:案1患者有嗳气腹胀,食入胀加,口苦,夜寐多梦,脉弦细诸症,主诉看似繁杂,然无外少阳、少阴转枢失责,复加少阳相火客气为病,属“血府逐瘀汤”病机主治,故能枢机得转,药到病除。案2为顽固性失眠患者,本病属中医“不寐”范畴,前医多用重镇安神、养血安神诸方不效。见症有“口苦”、“脉沉小弦”等,仲景论少阳证,有“但见一证便是”;其二,患者有四末发凉,乃阴阳气不相接,少阳、少阴之枢机不利,不能转枢司开阖;三者,时值五之气少阳相火主病,阳明不阖,阳不入阴;三者相合与“血府逐瘀汤”病机相谋,故能应手而愈。王清任在《医林改错》“血府逐瘀汤所治症目”之“不眠”载:“夜不能睡,用安神养血药治之不效者,此方若神。”当知王氏不欺我也。
附方
1.通窍活血汤(《医林改错》)赤芍川芎各一钱(各3g)桃仁研泥红花各三钱(各9g)老葱切碎3根(3g)鲜姜切片,三钱(9g)红枣去核,七个(5枚)麝香绢包,五厘(0.15g)黄酒半斤(250g)前七味煎一盅,去滓,将麝香人酒内再煎二沸,临卧服。功效:活血通窍。主治:瘀阻头面证。头痛昏晕,或耳聋年久,或头发脱落,面色青紫,或酒渣鼻,或白癜风,以及妇女干血痨,小儿疳积而见肌肉消瘦,腹大青筋,潮热,舌暗,或有瘀斑、瘀点。
2.膈下逐瘀汤(《医林改错》)五灵脂炒,二钱(6g)当归三钱(9g)川芎三钱(9g)桃仁研泥。三钱(9g)丹皮赤芍乌药各二钱(6g)延胡索一钱(3g)甘草三钱(6g)香附一钱半(4.5g)红花三钱(9g)枳壳一钱半(4.5g)水煎服。功效:活血祛瘀,行气止痛。主治:瘀阻膈下,形成积块;或小儿痞块;或肚腹疼痛,痛处不移,或卧则腹坠,似有物者。
3.少腹逐瘀汤(《医林改错》)小茴香炒,七粒(1.5g)干姜炒,二分(3g)延胡索一钱(3g)没药一钱(3g)川芎一钱(3g)官桂一钱(3g)当归三钱(9g)蒲黄三钱(9g)。
赤芍二钱(6g)五灵脂炒,二钱(6g)水煎服。功效:活血祛瘀医|学教|育网搜集整理,温经止痛。主治:少腹瘀血积块,疼痛或不痛,或痛而无积块,或少腹胀满;或经期腰酸、少腹作胀,或月经一月见三五次,连接不断,断而又来,其色或紫或黑,或有瘀块,或崩漏兼少腹疼痛,或瘀血阻滞,久不受孕等证。
4.身痛逐瘀汤(《医林改错》)秦艽一钱(3g)川芎二钱(6g)桃仁三钱(9g)红花三钱(9g)甘草二钱(6g)羌活一钱(3g)没药二钱(6g)当归三钱(9g)五灵脂炒,二钱(6g)香附一钱(3g)牛膝三钱(9g)地龙去土,二钱(6g)水煎服。功效:活血行气,祛瘀通络,通痹止痛。主治:瘀血闭阻经络所致的肩痛、臂痛、腰痛、腿痛、或周身疼痛,经久不愈。
中医名方副作用及危害—血府逐瘀汤《医林改错》 血府逐瘀汤组成|功效 用“开阖枢”理论 方解血府逐瘀汤 中医成药:血府逐瘀丸
……
生活小常识|生活小窍门|健康小常识|生活小妙招小常识
本文标题:
文章链接:jiankangblog.com
文章来源:健康博客
友情链接:女娲导航 分享者社区 健康者社区 云书社区 今日健康 分享笔记 伏羲社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