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康博客|腰肌劳损的自我治疗和恢复的方法……
123456789
和治疗其他疾病一样,应对腰肌劳损,最重要的就是——消除病因。
改变不良习惯,减轻腰部肌肉等软组织的负担,才能让腰痛减轻,让劳损的肌肉有机会康复。
本文目录
腰肌劳损的自我治疗和恢复 腰肌劳损要怎么恢复 如何预防腰肌劳损 精准治疗的方法
腰肌劳损的自我治疗和恢复
具体建议有:
不久坐,不保持同一个姿势太久。定个小闹钟,每隔三四十分钟就起来走走吧。
选个合适的椅子。椅子要给腰部足够的支持,让腰椎保持略微前倾的正常状态(正常生理曲度)。
及时看医生,及时治疗,必要时可服用止痛药。
请专业的康复训练师按摩,也有一定缓解作用。
当然了,这些都是腰肌劳损发生之后的补救,如果平时能坚持锻炼,腰痛也不会那么容易发生。
腰肌劳损要怎么恢复
1、腰肌劳损的人一定要注意加强对腰背部肌肉的锻炼,因为这可以有效的促进血液进行流通,从而来增强腰部肌肉的力量来达到对于腰部的肌肉锻炼。当然,锻炼的方法其实也是很有讲究的,比如病人需要脸朝上然后趴着,做仰卧起坐。这样的运动能够有效的缓解腰部的肌肉劳损,对于腰部起到很好的锻炼。在平时,还可以再做做广播体操、打太极拳、做瑜伽以及做慢跑运动等,也是有所帮助的。
2、患有腰肌劳损的人一般在急性发作的时期,是不适合进行锻炼的,此时一定要多注意多休息。这样才可以减少对腰部的损伤,有利于腰部的恢复。平时也可以把身体往后仰,也可以进行对身体腰部的按摩,尤其是在腰部很痛的地方按摩,但按摩的时候不能太用力。
3、患有腰肌劳损的人平时不要经常性的弯着腰,比如长时间的坐或者是站着,这样对病情没有好处,反而会加重。平时可以做一些适当的运动,但不要太剧烈,能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就可以,不要太大幅度的。平时还要注意坐姿,睡觉的时候的床也不要太软了。并且,还要注意对于腰部的保暖工作,如果再有碰到或者是扭伤,对病情都是不利的。
4、做仰卧的保健方法,脸朝上,然后躺在床上,将手和腿以及头部分别当成是五个点。然后,支撑在床上,再让腰、背、屁股以及腿抬起来,离开床,一直持续。直到自己感到疲劳的时候,再放下来在床上休息一下。按照这个方法一直坚持做10分钟左右,每天早、晚各做一次效果是很不错的。
如何预防腰肌劳损
1.防止潮湿,寒冷受凉
不要随意睡在潮湿的地方。根据气候的变化,随时增添衣服,出汗及雨淋之后,要及时更换湿衣或擦干身体。
2.急性腰扭伤
应积极治疗,安心休息,防止转成慢性。
3.体育运动或剧烈活动时
要做好准备活动。
4.纠正不良的工作姿势
如弯腰过久,或伏案过低等。在僵坐一小时后要换一个姿势。同时,可以使用腰部有突起的靠垫为腰部缓解压力,有助于避免出现腰肌劳损。背重物时,胸腰稍向前弯,髋膝稍屈,迈步要稳,步子不要大。
5.防止过劳
腰部作为人体运动的中心,过度劳累,必然造成损伤而出现腰痛,因此,在各项工作或劳动中注意有劳有逸。
6.使用硬板软垫床
过软的床垫不能保持脊柱的正常生理曲度,所以最好在木板上加一张10厘米厚的软垫。
7.注意减肥
控制体重,身体过于肥胖,必然给腰部带来额外负担,特别是中年人和妇女产后,为易于发胖的时期,节制饮食,加强锻炼。
精准治疗的方法
目前,腰肌劳损以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为主。药物治疗是通过口服消炎类药物,消除局部的炎症、水肿;康复治疗一般采取按摩和运动疗法,也可通过针灸、推拿等方式缓解病情。
有的战友患腰肌劳损后不敢动、不愿动,觉得只有休息才能养好。其实,合理运动对腰肌劳损的康复有好处。近年来,国际医疗卫生领域推崇的腰肌劳损治疗方式为运动疗法,主要有以下几种运动方式。
小燕飞训练。身体俯卧,双臂放于身前,两腿向后伸直,头、上肢、下肢共同用力向上抬起,呈燕飞状,坚持10秒,每组10次,可根据自身情况决定运动量。训练时,四肢要离开地面,保持腰背部肌肉紧张用力。
搭桥训练。身体平躺,仰卧屈膝,以双脚、双肘及头后部为支点,用力将臀部抬高,呈拱桥状,坚持10秒,每组10次,可根据自身情况决定运动量。训练时要集中注意力,时刻收紧核心区肌肉,保持四肢力量均衡,避免损伤颈部。
游泳训练。游泳是一种有氧运动,可促进机体代谢,锻炼全身的核心区肌肉。而且,游泳时水的浮力可以减轻人体自身关节负荷,降低关节损伤的风险。战友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的泳姿,均能达到锻炼目的。需要注意的是,游泳前应做好热身,及时补充能量,以防游泳过程中出现肌肉痉挛;游泳后应充分放松,防止发生肌肉损伤。
https://www.toutiao.com/a6450252974915584526 https://baike.baidu.com/item/%E8%85%B0%E8%82%8C%E5%8A%B3%E6%8D%9F/3370702#6 https://news.cctv.com/2021/02/28/ARTIM64M7yrHcMXb0DPXHFrq210228.shtml
……
生活小常识|生活小窍门|健康小常识|生活小妙招小常识
本文标题:
文章链接:jiankangblog.com
文章来源:健康博客
友情链接:女娲导航 分享者社区 健康者社区 云书社区 今日健康 分享笔记 伏羲社区